2024年最新版社会心理学读后感(5篇)

“社会心理学读后感”是指读完社会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后产生的感想和体会。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中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学科,它探讨了社会环境、文化、群体压力等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思考和行为。读后感可以根据书中的主题、观点、案例等,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下是有关于社会心理学读后感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2024年最新版社会心理学读后感(5篇)

2024年最新版社会心理学读后感1

在美国,如果一本心理学教科书能够再版3次以上的话,这本书就堪称经典教材了,而戴维·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在过去的20年中连续再版了8次。我买这本书已经有好一段时间了,一直到最近才认真看,但一看了,就非常喜欢了。

虽然书本身的字体比较小,但书的内容的确很实在,很切合自身感觉。每每在读,就会切合自身情况,就发现书里说的跟自身感受的如出一辙,心中不由佩服。我不由得更相信书里的内容,如果里面写到的,我还没经历过,那总有一天我会经历的。现在就是预习,先由心感受,再由身感受。

中国人写的心理学书,一般都是理论型的,而且章序十分老套,而这本书是国外人写的,写作风格与中国人习惯的方式不一样,看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同时,带着思考的习惯去阅读,更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里面有一个观点,不仅仅是态度决定行为,行为也会决定态度。也许你会感到莫名其妙,其实仔细想想就会想通。人的行为往往根据自身利益出发。一个不符合自己惯常准则但于己有利的事儿,由于做此事能获大利,所以还违背自己的”准则”做了。做了后,很明显你会受自己良心的折磨或者感到心理不平衡,因为这样的行为与你往常的原则不一样。这个时候,心理防御机制开始起作用,为了保持心理平衡,内在就会告诉你,改变你对此事的态度,一切就顺理成章了。于是为了保持内在与外在的自我同一性,你的态度改变了,变得符合你的行为,于是内心得到了平衡。

我原来是一个有拖延症的人,做什么事总是要拖到最后,但是工作之后,我觉得这样不行,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有时还会错过最佳时间。如果当时该做而没有做的工作拖到后面,幸运的话赶在截止日之前做完就好,如果中间出了什么岔子,或是最后有什么其他事情,或是无法一次性做好,都会造成重大的失误。所以,这样的习惯不能继续保留在工作中,于是,我尝试在做我短时间不想做的事情的时候,先不想,做了再说。事实证明是很有效的,举个例子,以前吃完饭的碗总是不想洗,给自己想很多理由和借口拖着过会儿再洗,最后呢是又痛苦又要洗,但是我决定用我的行为来改变我的态度,现在一吃完饭,什么也不想先把碗洗了,没有思考洗不洗的过程,慢慢习惯了这种方式,这就是从小事做起,用行为改变态度。应用到工作中也是同样的道理,规定了今天要完成的任务,要学习的东西,一定要立即完成,这样才不会把所有事堆在一起,既加重了自己的负担,也不能做到高效。

有句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看了这本书,你不知道,当你以某人为目标,模仿模仿着,你就成了她。感觉这和公司给我们的传达精神不谋而合,不断向标兵、优秀学习,不断提高。我会继续阅读下去,相信这本书还会带给我许多不一样的启示。

2024年最新版社会心理学读后感2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行为背后的社会心理过程及其规则性,具体地说,它研究社会心理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怎么可能产生,它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它的作用又是怎样的。

社会的主体是人,我们每天都在与别人打交道,因此,读了《社会心理学》后。我明白了一些生活中感受深刻地事例。如: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类型中谈及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类型分为情感性亲系、工具性关系与混合性亲系三种类型,在不同的关系中,遵循不同的交法则。情感性亲系通常存在于家人、亲密朋友之间,是一种长久,稳定的关系,它可以满足个人在亲爱、温情、安全感、归属感等情感方面的需要,人们本着“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需求法则”交往的。工具性关系在在于陌生人之间,是一种短暂的、不稳定的关系。人们与他人建立工具性关系的目的是发这种关系作为达到其他目标的手段或工具,通常按照“公平法则”交往。混合性关系界于情感性关系与工具性关系之间,双方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关系,如:亲戚、邻居、师生、同学、同事等关系就属于混合性关系,人们通常遵循“人情法则”,这种法注重均等与互惠。现实中确实是这样的,平时家人之间,父母与我们交往中,只要他们力所能及,他们都会互相帮助,不求回报,只想对方开心就满足了,然而在工具性关系中,我们是以公平法则进行交往,在商店里,我们付出金钱,售货员就给我们提供等价的商品,双方情感的需要很少,当他们不在商店相遇时,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相互问候,但在混合性关系中,双方都是彼此认识,有一定的接触,在亲戚交往中,双方都会有来往,有时候会互赠物品,当一方送物品给另一方,另一方一定会回赠一些东西,如果一方打破了这法则,会令他们的关系出现冲突,所以他们会遵循循“人情法则”。

我们与别人交往,第一次按触对方,别人给我们的印象源于外表。一个人的外表常常是我们最先处到的信息,而且也常常是我们能得到的惟一线索。我们常常对外表美丽的人作出一系列的正性评价,而外表不好的,就被作出负性评价。有时第一印象并不可靠,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与工作中都有相当大的作用,即所谓的“先入为主”。“新官上任”之所以要点好“三把火”,踢好“前三脚”,就是要给下属留下深刻的、好的第一印象。当然,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总是最先鲜明的、最牢固的,并非决定着以后的交往;如对某人一开始就有好感,人们就愿意再和他接触。当然,第一印象不是不可改变的,常言说得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正是因为这样,产生了“晕轮效应”,别人的第一印象对我们留下的影响。某人做了一件好事,我们就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相反,如果他做了一件坏事,一切都是不好的。如:男女青年在择偶方面,对外表英俊、美丽的,就会做出好的评价,认为他(她)的一切都是好的;相反,如果外表很丑的,认为都是不好的。在生活中,我们往往都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让别人产生“晕轮效应”认为自己具有相似的好特征,虽然这种是不好的行为,但对我们去面试,有一定的帮助。在与别人交往要避免“晕轮效应”产生的影响,误交损友。这样令我们十分矛盾,所以要客观理智地对待第一印象。

我们对一个陌生的人或群体认识,会使用刻板印象。它能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一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人或群体的特征。如:我的同学对我的认识,他们知道我是虎门人,他们立刻会想到虎门人富裕之类的特征,他们就把这些特征强行加在我身上,但我个人认为这样是错误的,我虽然是虎门人,但我不认为自己比别人很富裕,甚至我觉得自己很穷。所以我们认识别人,一定客观对待,不要轻易做出评价。

人与人之间交往,我们要对别人、群体进行来往时,要避免做出“晕轮效应”,滥用刻板印象,长时间的来往,才能可以真正了解别人。

2024年最新版社会心理学读后感3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在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不同理论观点,并不妨碍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特点。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相处等方面来体现个体社会心理现象。例如:如何成为受别人喜欢的人。

人人都希望成为一个讨人喜欢的人,被他人赞赏和喜欢,能够让一个人感受到更为强烈的成就感。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性中最强烈的欲望便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慕。”被人喜欢和尊重,可以激发一个人做事情的无限热情和精力。如何成为一个讨人喜欢,并受人尊重的人呢?答案简单而复杂,因为大家都是同一个属种的人,感觉其实在很多时候都是相通的。我们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结论,那些只知道关心自己的人,人们会不屑地认为他们自私,他们难以成为讨人喜欢的人;而那些只喜欢自己的人,也同样难以成为讨人喜欢的人。

喜欢和尊重应该是相互的,当一个人对自己给予过度的关注和爱护,那么他有限的精力用于真正关心他人的必然少了许多,当另一双目光希望得到你的关注和爱护时,却没有得到满足时,你又如何期盼在自己希望的时候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喜欢呢?喜欢和尊重还应当是真诚的,而不是为了某种目的的逢迎和讨好,那种虚伪而不真实的感觉总是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当你蓦然回首时,却发现自己总是生活在一种虚假的感情中时,往往会将真实的自己一同丧失了。努力做一个讨人喜欢的人当然很好,然而,凡事过犹不及,过分关注他人,希望被他人赞赏和认可,还需要在一个人独立自尊的前提下。否则,一个失去自我的人,只能够生活在他人的影子里面。

不了解自己的所需所求,不能体会自己真正的需求,只是为了让所有满意和喜欢自己,可能那种付出是真诚而单纯的,但是这种付出的过程和最终的结果对于个人而言往往是非常辛苦的,这是同样不可取的。无论是对朋友还是对亲人,都应该把握一个分寸,适度为最好。“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说,你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做一个讨人喜欢的人,做一个真诚独立的人,而决非一个中庸的和事佬。其实一个真正讨人喜欢的人,也必定是一个招致一部分人厌恶的人,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或许能够更为自如和自由看待如何讨人喜欢,以及如何去做一个纯粹的人。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2024年最新版社会心理学读后感4

社会心理学现代心理学的支柱之一,它与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一起构成了心理学的基本框架。其研究领域设计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学科生命力寓于全社会不同个人和由这些人组成的不同群体的需要和应用中。研究社会心理学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所以,当我阅读完《社会心理学》后,第一个感受就是不仅要吸收其中包含的理论意义,更要实践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去。读了这本书,也让我对窗口的服务工作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下面我就谈谈在窗口服务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接触到《社会心理学》这本书后,我发现将心理学引入到行政服务窗口工作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在严格执行行政服务系统工作人员文明服务手册的同时,我们窗口还实行微笑式服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如果都搞一刀切式的服务态度,产生的效果未必好。看了《社会心理学》这本书后,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对各种服务态度、服务方法对我能正确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需要,并进行针对性的和周到的服务有很大的帮助。在窗口工作中,在推行微笑式服务时,如果服务对象属于活泼型,情绪外露,兴趣广泛,工作人员要热情接待、周到办事,做到以热对热;如服务对象为安静型,表现为情绪稳定,自信心较强,这样的对象不喜欢我们过分热情,针对这样的服务对象,我们要做到不卑不亢,热情适度,以静对静;如服务对象为兴奋型,语言坦率,喜欢提各种问题甚至意见,对这类服务对象,我们除了热情接待外,还应以和蔼亲切的态度,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尽量满足其要求;如服务对象为抑郁型,这类对象想得很细微,语言谨慎,我们除了热情外,还要有耐心,细致体贴地为其服务,以诚取信。

正是如此,我根据《社会心理学》这本书中的知识和原理,把握服务对象的心理,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提供服务对象所“需要”的服务,从而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窗口形象。

2024年最新版社会心理学读后感5

学校的作用主要是把社会规范、道德的价值观以及历代所积累下来的知识、技能传授给下一代,而教师作为学校的主要成员,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也起着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J布鲁纳曾指出:“教师也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有谁不能想起某个特殊教师的影响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自古教师就被赋予了“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而且,教师有事教育思想、社会观念和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的具体贯彻者、实施者和体现者。因而,在儿童社会化,色,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要努力的。

一个有威信的教师,在学生社会化过程中,能够发生很大的作用。因为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要求,并转化为主观需要,有威信的教师对学生富有鼓动性,能够激励学生进步。例如,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让学生制作地理小报,但是并不作为强制性要求,这样的分级要求之下,对于信任老师,愿意积极完成的学生而言,这是很好的表现机会,实践也证明,那些乐于配合老师的学生在学习上也更加投入、积极,并且也愿意经过老师指点之后突破自我,不断更新自己的作品。同事,在制作过程中也进一步地锻炼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是对他们的一个很好锻炼,为今后踏入社会,使用电脑或者相关操作都起着一定的作用。

此外,学生还会把有威信的老师作为自己的理想榜样,自觉不自觉地在自己的言行中加以仿效。心理学研究表明,并不是任何榜样对任何学生都起同样的作用,学习榜样的效果有赖于榜样的客观特点与学习者的主观状况。从榜样来说,其优点必须胜过学习者,使学习者明确自己是为弥补缺点而去学习的;榜样的特点突出,能引起学习者的重视;榜样的权威性,使学习者产生敬仰心情;榜样的感人力量,是学习者产生爱慕、激动的情感。在女教师甚多的环境里,一位有威信的男教师,对一些男孩子的影响力要比同时任教的女教师要大,因为对于男孩子来说有能力又有男子气概的男老师,就好似他们的目标,加之对他们的关心,很容易信任并且听从该老师的任务要求,并且在完成过程中,积极性要高的多。当然这也并非意味着一定要同性教师才有如此影响,而是有威信的老师,要比威信度不够高的教师而言,更易于掌握学生。

当然,光有威信还不够,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掌握更好的学习技能,为将来融入社会做铺垫。

本内容由lingl002收集整理,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chxzm.com/69232.html

Like (0)
lingl002lingl002

相关推荐

  •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200字范文(16篇)

    《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老班长的无私奉献和深沉的关怀,鱼钩上留下的不仅仅是鱼骨,更是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的爱和温暖。从这篇文章中,我也体会到老班长“词”中的内涵:即选…

    2024-01-20
    020
  • 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范文(5篇)

    《外婆的道歉信》是瑞典作家佩尔·莫里森所写的一部小说。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成长过程中与外婆之间发生的一系列趣事和冒险。读后感就是对这本书的整体评价和感受。以下是有关于外婆的道…

    2023-12-22
    020
  • 朝花夕拾读后感500字初中范文(16篇)

    “朝花夕拾读后感500字初中范文” 就是要求写一篇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关于鲁迅的《朝花夕拾》的读后感,字数大约在500字左右。以下是有关于朝花夕拾读后感500…

    2024-01-31
    000
  •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优秀范文(6篇)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这个词的意思是:阅读了《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本书后所产生的感想、感悟或心得。这本书可能讲述了一个故事,也可能表达了一种思想或理念。读后感就是读者在阅读这本书后…

    读后感 2024-01-08
    000
  • 雪人读后感范文大全 雪人读后感(5篇)

    “雪人读后感”这个词的意思是:对阅读雪人这本书后的感受和理解的总结。以下是有关于雪人读后感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雪人读后感1 《安徒生童话》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感受和启迪。我比…

    2024-01-17
    010
  • 2024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500字(16篇)

    读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后,我的内心充满了惊叹和钦佩。我被汤姆索亚的勇气、智慧和乐观精神深深打动。 汤姆索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男孩,他敢于冒险,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他会在…

    2024-01-06
    000
  •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 读《王子与贫儿》有感(15篇)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这个词的意思是:阅读了《王子与贫儿》这本书后所产生的感想、感悟或心得体会。通常,读后感是基于所阅读的作品而产生的情感、思考、理解或评价。以下是有关于王子与贫儿读…

    2023-12-12
    070
  • 有关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800字范文(12篇)

    《红星照耀中国》是埃德加·斯诺的一部经典之作,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生机勃勃、英勇顽强的中国。这本书中充满了真实的、具有深刻洞察力的描绘,不仅对中国革命事业的伟大力量进行了揭示,同时…

    2023-11-15
    080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